查看原文
其他

资讯|劳承万教授从教60周年,师友相聚共话人生境界与学术追求

2016-12-27 新媒体中心 岭南师范学院


论坛会现场

12月24日,我校召开“人生境界与学术追求”暨劳承万先生从教60周年论坛。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聚首岭师,畅谈教育人生,追求学术创新,共叙师友情谊。学校党委书记罗海鸥,我校康德-牟宗三研究所劳承万教授,学校党委原副书记刘海涛教授、原副校长刘周堂教授及文传学院部分教授和老师50多人出席了论坛。

 

劳承万回顾60年来学术追求的艰辛历程

劳承万教授对校领导的关心和多位专家学者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回顾了60年来学术追求的艰辛曲折历程,表示人生境界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平常心”,一切坎坷磨难都应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他强调,无论做学术还是教学,首要是安身立命,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劳承万说,自己虽退休,但还心系和关注文传学院的发展,希望各位校友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

 

罗海鸥讲话

罗海鸥对劳承万教授从教60周年表示祝贺、对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罗海鸥指出,在我们学校前身——雷阳书院诞辰380周年、学校从事师范教育112周年、老校长谭平山诞辰130周年之际,尤其是省市共建岭南师范学院,在大力提升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的关键时刻,举办劳承万教授从教60周年的活动意义重大而深远。罗海鸥深情地回顾了劳承万从教60周年的艰辛、苦难但又不失尊严本质的人生历程,认为劳承万先生不管在教书育人还是学术研究上都处处体现着追求卓越的精神。60年来,他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人才,创造性地构建了“美学三论”,成为我国著名学者;他创造了中文系(现文传学院)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辉煌,影响和带动了我校升本后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如今,耄耋之年的劳承万教授仍在潜心学术、教书育人。他学通中西、劳心力行,育人教化、静水流深,是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的好榜样。学校为有劳承万这样的老师而骄傲。

罗海鸥认为,学校有劳承万等这样一批学者,他们不追时髦,不以身处边缘地带的一般省属本科院校为意,不失信念、不失尊严,志存高远、甘于寂寞,潜心育人、静心学术,将生命之经历与学术之追求融会贯通,以身载道,体现了当代学者和大学教师的使命担当和师道精神,令人敬佩。

 赵金钟教授讲话

文传学院院长赵金钟教授对劳承万从教60年的经历表示敬佩。他说劳承万教授以拓荒者的身姿,创立了“三论”美学,在中国美学界、文艺理论界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一代理论大家。他身处边缘、潜心学术,不仅学富五车,而且桃林满园。他至今仍默默奉献在三尺讲台上,而且笔耕不辍,显示出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

 

单纯教授讲话

各位专家学者回想劳承万对自己人生与学术的指导,表达了对劳先生的感激之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单纯认为,劳承万是“经师人师”的典范,不仅是培养学生,而且培养了大批有影响的专家。

 

刘晓春高度评价劳承万的学术自信、学术创造精神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晓春高度评价劳承万的学术自信、学术创造精神,他认为劳承万的学术拥有巨大的研究和指导价值。

 黄念然教授讲话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念然认为,劳承万的研究对于探寻中华民族的本性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有极为重要的义。“我与劳老师共事三年,出去后就变了一个人。”

 

刘士林教授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士林动情的说。他认为,劳承万教授不管是在学术、精神还是人格上都具有很强的魅力,其学术贡献值得研究。

 

在下午的恳谈会上,刘海涛教授、刘周堂教授、李珺平教授、林衡勋教授等校内教师表达了对劳承万的感激之情。林衡勋动情地说:“若不遇到劳老师,我怎么可能出版专著、评上教授!”刘海涛高度评价这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让我重新认识了劳老师、重新认识了岭南师范学院、重新认识了自己。”与会者纷纷表示,劳教授治学严谨、为人正派的品格都深深影响了自己,而他把“学问当作事业”的精神品质更是令人敬佩不已。

会后,学者们参观了古榕广场、陶壁《问渠》、师道园等校园景点,他们表示,岭南师院一流的校园文化,加上一流的学者,必将培养一流的人才、产生一流的成果。

合影


 往期回顾

资讯|我校纪念谭平山校长诞辰130周年

征集|新年送福,秀出岭师人年度汉字

回顾|一周资讯来了!(12月18日-12月24日)


文字|屈云 梁龄 吴迪 

摄影|梁莹、赵帅、杨永光、温惠倩、刘海营

编辑|张楚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